印度同时赢得了美西方和俄罗斯的关注,大家不禁想,为什么对印度的崛起竟没有太多人感到担忧呢?人们心中不免困惑,印度应该是感到庆幸还是隐忧呢?
印度近年的GDP增速令人瞩目,总量也已跻身全球第五位,可是与中美相比,仍显得微不足道。即使与人口仅是其十几分之一的德国和日本相比,差距依旧明显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印度的GDP总量和增速的真实性常常遭到质疑。曾有印度经济学者指出,政府通过调整统计标准,故意虚增了1.5到2.5个百分点的数据。
这种“掺水经济”暴露出产业结构的深层次问题,农业比例过高,制造业发展缓慢,低端服务业占据主导,缺乏可持续增长的基础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印度有2.28亿人仍生活在极端贫困中,饥饿指数在全球排名超过一百,城乡差距加上固化的种姓制度,形成了繁荣表象下的崩溃结构。
印度有着上百个民族和不同的宗教,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从未平息。种姓制度在社会中扎得很深,低种姓的人面临着晋升的难题,社会的割裂愈发严重。许多人仍然留在农村,主要靠低端农业维持生计,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。同时,各地区的经济差距明显,少数邦获得了大量工业资源,而大多数地方仍然停留在前现代水平。
劳动力虽然数量庞大,但文盲率高居全球第一,技能水平偏低,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。性别不平等使得女性的参与率很低,导致大量人力资源得不到利用。在这种背景下,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,电力不足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制约了工业化的进展。
印度的工业化发展一直停留在早期阶段,核心工业设备的进口依赖度高达80%。在军事装备方面,超过70%的武器来自美国、俄罗斯、法国等国家,形成了“万国造”的局面。这种依赖购买的模式使得印度的军工体系相对薄弱,甚至连步枪和子弹也得从外面采购,导致独立的国防能力难以建立。
尽管莫迪政府一直在提倡印度制造,2023年印度军工业的国产化比例却还未达到50%。LCA战斗机和阿琼坦克等国产设备频繁出现质量问题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巴基斯坦通过中巴合作成功研发的JF17战机已经实现了自主生产,印军的装备优势正逐渐减弱。
连巴基斯坦都让印度感到棘手,尽管经济在快速增长,真正掌握实力,撼动其他大国的地位仍旧不容易。
这一切与英国的殖民密切相关。实际上,印度并没有真正的崛起历史。在英国殖民之前,印度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。殖民者依靠武力将领土拼凑在一起,却没有解决内部的分裂问题。
独立后的印巴分治为冲突埋下了隐患,模仿英国的民主制度与印度的实际情况不相符,造成了行政效率不高。印度在管理这样大规模国家时缺乏历史经验,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也较弱,各个邦的利益诉求各自分散。由于民主制度在教育水平不高的人群中发展成了“均贫政治”,这让长期的战略规划难以落实。
与美西方和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、大量采购武器,这一切恰好显示出它的实力始终未被真正当作威胁,反而更多的是被当作“武器的买家”。
美国军火市场每年订单超过百亿美元,支撑着雷神、洛马等巨头的发展,同时这些武器也成为了“民主盟友”遏制中国的工具。与此同时,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几乎一半的收入来源于此。
印度国内问题频发,唯一值得一提的是IT领域的领先地位。然而,这些培养出来的廉价工程师大都流向了美国硅谷,导致印度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基础。所谓的“崛起”只不过是空中楼阁,连印度自己恐怕都不太相信。
印度崛起面临的问题让人深思,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?欢迎分享你的想法!
读者朋友,互动越多您与我的关系越紧密,就越能成为我的铁粉。如果您欣赏我的文章,可以点一下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,就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的推送。